美将75国关税暂停90天,孤立中国并加征125%关税,见招拆招之策

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关税战再度升温。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4月9日表示,他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征收的10%基本关税将继续有效。但他针对一周前宣布的、对那些被美国政府视为在贸易方面存在“不端行为”的国家征收的更高“对等关税”实施90天的暂停——中国除外。

特朗普好像一夜未睡的感觉,不断在美国的深夜刷社交媒体。在社交媒体帖文中写道,他已将对中国征收的关税提高到125%,“立即生效”。特朗普还称,中国想要和美方达成协议,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做。

不过,在4月10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则回应称,美方仍在对中国滥施关税,对这种霸道霸凌的行径,中方坚决反对,绝不接受。施压、威胁和讹诈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美方如果真的想谈,就应该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态度。如果美方置两国和国际社会的利益于不顾,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林剑进一步表示,美方出于一己之私,将关税作为实施极限施压、牟取私利的武器,严重侵犯各国的正当权益,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这是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整个世界作对。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反对美国的霸凌行径,既是为了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也是为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终将以失败告终。

林剑还再次强调,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我们绝不会坐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益被剥夺,绝不会坐视国际经贸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被破坏。如果美方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美方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公利,以牺牲全世界各国的正当利益服务美国的霸权利益,必然遭到国际社会更加强烈的反对。

有人说特朗普是一时兴起,我个人不赞同这种说法,这是缘于美国当前的结构性矛盾的积累所致,对他们来说,美国对华“关税重手”的历史必然性。自2018年特朗普发动首轮对华关税战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始终在“对抗-缓和-再对抗”的循环中螺旋升级。2025年4月9日,特朗普政府将对华关税提高至125%,这一数字远超国际贸易常规税率,甚至超过部分商品的货值本身。这一看似非理性的政策选择,实则植根于美国对华战略认知的深层转变。

从根本上说,这是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存在三重逻辑。

首先,美国近年来诸多行径,本质上是对其经济霸权的顽固护持。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不断崛起,产业升级步伐持续加快,这在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且具战略意义的领域引发美国高度焦虑。彭博经济研究的预测极具警示性,34% 的关税加上其他限制,就可能在2030年前大幅削减中美贸易,而高达125% 的税率,更是近乎“经济脱钩”的极限施压手段,凸显美国不择手段打压中国经济发展的意图。

第二,特朗普将关税当作政治博弈的重要棋子,这源于其政治叙事的本能需要。当下,美国共和两党已达成对华强硬的共识,对华秀肌肉就成了政治正确,如此关税必然会沦为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工具”。CBS 民调显示,美国民众虽普遍清楚关税会带来负面影响而反对,但又受舆论引导,将对华关税视为“必要惩罚”。这种复杂民意构成特殊民意基础,为特朗普推行激进关税政策提供了可操作空间,使其能借此巩固自身政治地位。所以,尽管包括马斯克在内众多反对的声音响应,也无法拽住特朗普那股倔劲。

另外,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美国对规则主导权展开激烈争夺。长期以来,在WTO 框架下的多边规则本应是公平贸易的基石,却被美国视作束缚其霸权行径的障碍。于是,美国妄图通过单边关税大棒,强行倒逼中国接受以“美国优先”为核心的贸易秩序重构。美国财长贝森特宣称的 “谈判胜利”,这次让75个国家关税暂停90天,实则是运用分化策略,试图瓦解国际社会对其不合理行径的反制联盟,进而孤立中国,以实现其掌控全球贸易规则主导权的野心。

表面看,125%的关税已突破经济理性边界。香港中文大学郑永年指出,当关税超过60�0%,其实际效果已等同于经济脱钩。但特朗普政府的策略依然具有双重性:一是象征性威慑,通过数字游戏制造心理压迫,迫使中国在科技封锁、产业链重组等更核心领域让步。二是国内政治动员,配合“中国威胁论”叙事,巩固保守派选民支持。美国股市在政策反复中剧烈波动,恰恰暴露了其“政策市”本质。

所以,不难看出,美国拉着关税数据上扬的背后,其实真相已经显示,关税的实际杀伤力正在递减。中国对美出口占GDP比重已从2018年的4.1%降至2024年的2.3%,东盟、欧盟等市场替代效应显著。而美国企业通过东南亚供应链迂回、原产地规则规避等灰色操作,部分消解了高关税冲击。

面对美国在贸易等领域的无端挑衅与霸凌行径和极限施压,中国并未陷入“以牙还牙”的简单对抗,而是构建起多层次应对体系。

法律与制度反制。果断在WTO 起诉美国单边主义行为,并联合 46 个成员国形成强大舆论压力,借此强化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有力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另一方面,精准施策,将 12 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把 6 家涉台军售企业纳入 “不可靠实体清单”,从经济、外交等层面给予美国相关势力以沉重打击 。

产业链韧性建设。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产业链韧性建设至关重要。头部企业安克的策略极具前瞻性与标杆价值。它通过创新的“2 N”全球供应链布局,即稳固中国基地,拓展东南亚,同时构建多区域备份,有效分散潜在风险。并且积极开拓欧洲、拉美市场,成功将对美依赖度从60%大幅压降至40%。这种“去中心化”模式正像星星之火,在跨境电商、先进制造等领域不断蔓延,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引领众多企业强化产业链韧性。

内部市场激活。为应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大力推动内部市场激活。将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消费升级战略协同推进,成效显著。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举突破55万亿元,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稳超过70%,持续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同时,借助“国产替代”政策引导,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从2018年的15% 跃升至2024年的42%,有力削弱了外部封锁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国内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多边主义再赋能。在全球贸易秩序面临重构的当下,多边主义被再度赋能,成为关键力量。我国积极联合欧盟、东盟等重要经济体,致力于构建“去美国化”的贸易仲裁机制,力求摆脱美国单边主义的干扰,同时大力推动 WTO 改革,以恢复其权威性与有效性。此前,中方在货物贸易理事会会议上联合 46 国发声,强烈谴责美国不当贸易政策,已充分展现出构建“反单边主义联盟”的巨大潜力,为维护多边贸易规则、促进全球贸易公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创新突围。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科技创新成为我国实现突破的关键路径。在量子计算领域,我国不断加速,如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已为全球众多用户完成大量计算任务。人工智能方面,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我国在这些前沿领域加快标准制定,2024 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球46.2%。未来,技术规则主导权争夺将成为国际博弈的新高地,我国也将凭借持续的创新投入,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制度型开放升级。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我国积极推动制度型开放实现全面升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商品开放,而是果断迈向规则开放的新征程。于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大胆试点CPTPP 等国际高标准条款,以主动接轨全球前沿经贸规则的姿态,用更为积极有效的制度竞争,从容替代以往被动应对的关税对抗模式,全方位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与话语权。

综上所述,特朗普的关税重锤,既是旧秩序崩塌的挽歌,也是新秩序诞生的阵痛。对中国而言,真正的战略选择不在于关税数字的博弈,而在于能否通过深化改革激活14亿人的市场潜力,通过制度创新重塑全球经贸规则。当“内循环”足够强壮、“外循环”足够多元时,任何关税壁垒终将沦为历史脚注。这场较量,既是经济的持久战,更是制度的进化赛——而时间,终将站在更具韧性与创造力的一方。#中国对美加征84%关税开始执行# #外交部回应“美对华征收125%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