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亲自下令,俄方承认正遭乌自造弹道导弹的猛烈打击
在乌克兰自主研发的短程弹道导弹 " 隼 " 导弹(又称雷霆 -2) 的持续打击下,俄罗斯国防部于 2025 年 4 月 19 日首次公开承认其构成的威胁日益严峻。" 隼 " 导弹以其高精度、机动性以及对俄罗斯防空系统的规避能力,正成为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重要战略武器,甚至被认为比美国提供的 战术导弹系统 更具威胁。而泽连斯基日前表示,要重点推动国产弹道导弹的发展。

" 隼 " 导弹项目由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于 2006 年启动,旨在取代老旧的苏联时代 圆点 U 导弹。尽管因资金短缺一度停滞,但在 2014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该项目迅速重启。" 隼 " 导弹由乌克兰 南方设计局 和 南方机械制造厂 联合研发,是一种单级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弹头重约 500 公斤,射程在 50 至 400-500 公里之间,部分报告甚至称其最大射程可达 700 公里。
相比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 隼 " 导弹的圆误差概率约为 30 米,但其重量仅约 4.2 吨,具备更高的机动性和部署灵活性。
据俄罗斯国防部披露,自 2022 年俄罗斯 " 特别军事行动 " 开始以来,乌克兰已多次使用 " 隼 " 导弹攻击俄罗斯控制区域,尤其是克里米亚。2023 年 3 月," 隼 " 导弹进入作战测试阶段,俄方报告多次拦截该导弹:
2023 年 3 月 30 日:一枚 " 隼 " 导弹被俄防空系统拦截。
2023 年 4 月:两枚 " 隼 " 导弹被击落。
2023 年 4 月 8 日:一枚从乌克兰阿里贝 / 图兹利训练场发射的 " 隼 " 导弹瞄准克里米亚费奥多西亚,在 15 公里高度被 S-300 系统击落。
2023 年 10 月 1 日:俄防空系统挫败乌克兰使用两枚 " 隼 " 导弹的袭击,导弹残骸落于克里米亚詹科伊地区。
尽管俄方宣称多次拦截成功,但 " 隼 " 导弹的频繁使用显示出乌克兰对该系统的信心及其在战场上的实际威胁。
为遏制 " 隼 " 导弹的威胁,俄罗斯加大了对乌克兰导弹研发和生产设施的打击力度。2022 年 9 月,俄军空袭了第聂伯罗的南方机械制造厂,摧毁了 " 隼 " 导弹和圆点 -U 导弹的组装车间。2024 年 9 月 7 日,俄军再次摧毁生产 " 隼 " 导弹部件的设施。11 月 25 日和 26 日,俄军使用 伊斯坎德尔 -M 导弹摧毁了敖德萨地区两具 " 隼 " 导弹发射器。

尽管如此,乌克兰的 " 隼 " 导弹项目仍在推进。2024 年 11 月 9 日,· 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成功生产首批 100 枚弹道导弹,普遍认为指的是 " 隼 " 导弹。他强调,该导弹已完成测试并具备作战部署能力。然而,仅两天后,俄军便袭击了 " 隼 " 导弹的试验设施。

" 隼 " 导弹的威胁之所以被认为超越美国援助的战术导弹系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不同于依赖西方供应的战术导弹系统," 隼 " 导弹是乌克兰自主研发的系统,可根据战场需求持续改进,包括增强轨迹调制和电子战能力,以对抗俄罗斯的防空系统。战术导弹系统的使用受美国监督,目标选择需符合美方政策。而 " 隼 " 导弹的部署完全由乌克兰自主决定,使其在战略运用上更加灵活。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的有效性依赖西方提供的 情报、监视和侦察 数据。若美国减少对乌克兰的支持,战术导弹系统的作战效能将大打折扣。而 " 隼 " 导弹作为乌克兰国产系统,不受此限制。" 隼 " 导弹的出口型号 雷霆 -2 在沙特阿拉伯资助下开发,射程受 导弹技术控制制度 限制为 280 公里,但其本土版本射程更远,生产成本也低于进口武器,适合长期战争需求。
尽管 " 隼 " 导弹展现出巨大潜力,其大规模部署仍面临挑战。首先,乌克兰可能依赖西方制造的关键部件,若美欧减少援助,生产能力将受限。其次,俄罗斯对 " 隼 " 导弹设施的持续打击可能延缓其部署进程。对俄罗斯而言," 隼 " 导弹的崛起无疑加剧了战略压力。俄方不仅需应对其军事威胁,还需警惕乌克兰借此减少对西方武器的依赖,从而在战场上获得更大自主权。在当前地缘政治格局下," 隼 " 导弹不仅是乌克兰的战场利器,也可能成为影响俄乌冲突走向的战略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