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通州项目幕墙施工,“五一”北京建工450名劳动者在岗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五一”假期,北京建工集团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450余名工人在岗,安装幕墙和机电。
工人正在安装外立幕墙。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走进北京建工集团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6003地块,6栋单体建筑主体已经完工,正在安装外立幕墙,进行机电施工,项目首个“样板间”也在打造中。“五一”假期,项目生产经理侯杰每天在项目部和现场往返,沟通图纸、盯现场、协调施工物料。在他的脑海中装着一张“施工进度表”,他要做的就是保证项目每个环节顺利推进。
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是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项目,是全市首次首批入围的“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工程”之一,也是清华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项目。“五一”期间,项目主要进行幕墙施工,这也是整个施工中最考验“手艺”的,幕墙像是门面,图纸最终能否完美“照进”现实,幕墙是关键之一。“龙骨是玻璃幕墙的关键支撑结构,由纵向立柱和横档巧妙组合而成。拿到图纸后,我们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深化设计。”侯杰说,对于龙骨的设计方案需要反复打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方案在实操过程中不断优化,直至高质量呈现图纸。
虽然目前施工进度“抢跑”近三个月,但侯杰还是想把进度尽量往前赶一赶,给最后的装饰装修留出更多时间。侯杰说,“竣工时间是固定的,后续精装修阶段,无论是电源开关的操作体验,门把手的造型与质感,还是各类五金件的功能与美观度,都需要精心挑选、严格把关。万一最后施工冲刺阶段有突发情况,也能有时间处理协调。”
做事“向前一步”,这样能更好地保证施工品质和工期,这是侯杰这些年跑项目摸索出来的经验。“以前在另一个项目的时候,施工材料第二天就该到了,但前一天联系厂家,对方说还在加紧生产,可能得晚两天。放下电话,我立刻就开车直奔厂家,想要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有问题及时处理,没问题心里踏实。”侯杰称,施工过程中,很多事情需要亲自盯落地,才踏实。
项目生产经理侯杰。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刚毕业那会儿,侯杰跟着师傅勘查现场,“那几年,每天起早贪黑,跟着师傅后面跑现场,施工生产,从零学起,痛并快乐着。”侯杰说,那会儿没有BIM技术,师傅就让他用手画图纸,在画图的过程中,加深对项目的理解,“方式虽然原始,但确实也把我的基础打得很扎实。”
“五一”期间,该项目有450余名施工人员在岗。如果进展顺利,预计6月底,项目就能完成外立幕墙施工。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